田奇鐫,地質學家,中國科學院院士 |
來源:張家界旅游網 | 作者:佚名 | 編輯:m.cdzjsuji.com | 訪問次數:次 |
|
田奇鐫,(1899-1975),張家界市永定區人,當代杰出地質學家。畢業于北京大學地質系,歷任湖南地質調查所技師、技正、主任、所長,中國研究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,湖南大學礦冶系教授。新中國成立后,歷任政委院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委員、中南地質調查所所長、中南地質局副局長兼特級總工程師、全國礦產含儲量委員會副主任兼總工程師、地質部地質礦產司副司長兼總工程師。1957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,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。
田奇鐫中國泥盆紀研究的開創者和奠基人,著有《中國石炭紀海百合化石》、《中國之泥盆紀》、《湖南泥盆紀腕足類》等專著。
1955年,當選為首批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(后改稱院士)。
田奇鐫,字季瑜,土家族,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,父為前清秀才,母為書香閨秀。田奇鐫在弟兄5人中排第4。他和兄弟們都受到很好的家教。他7歲入私塾,10歲時入大庸縣城松梁書院上小學。13歲時在長沙上中學。17歲畢業于湖南省立第一中學。翌年北上首都,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理科預科。1919年轟轟烈烈的“五四”愛國運動爆發,田奇鐫和同學們一起參加了天安門前的示威游行,又與大家一起火燒趙家樓曹汝霖公館。5月5日,他參加街頭宣傳,被捕入獄10多天,后在各方面愛國進步力量聲援下,勝利返回學校。
1919年秋,田奇鐫升入北京大學地質系本科。1920年,李四光及葛利普來該系任教,田奇鐫深受他們教導,對地質學興趣更濃,更加勤奮,曾連續3年以優異成績獲湖南省教育廳頒發的獎學金。
1922年冬,田奇鐫與同班同學一起去北京昌平縣南口進行畢業實習,他們用了3個星期,測制了地形圖和地層剖面,采集了化石和巖石標本,最后完成了畢業論文。田奇鐫的畢業論文是《南口震旦系之地層層序和古生物》,該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,指出了該區震旦系地層不整合覆蓋在“五臺系”古老片麻巖與片巖之上。這是他的第一篇論文,對于中國北方震旦系標準剖面之一——南口剖面之研究有一定的創見。他畢業時,該文即在《中國地質學會志》上發表。
1923年秋,田奇鐫在北京大學地質系畢業后,即考入農商部地質調查所任實習員,次年升調查員。在該所工作的3年里,他主要調查北方煤田地質及進行石炭二疊紀化石(鐫、腕足類、海百合類等)之研究,還參與了大型工具書《地質礦物學大辭典》的校訂工作。
1927年3月,湖南省地質調查所成立,經翁文灝推薦,田奇鐫回家鄉湖南參加該所之工作,在那里工作了23個年頭,歷任調查主任、技正、主任技正、代所長、所長等職。其間,他于1933-1941年兼任實業部(經濟部)中央地質調查所技正,1941-1949 年兼該所特約研究員。1928-1940年及1947-1949年兼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。他實際工作地點是在湖南省,以該省地質調查所為主,他在極度困難的環境里,使該所之工作蓬勃開展、碩果累累,成為解放前省級地質調查所中的優秀單位。他本人對湖南區域地質、礦產地質作了許多開創性工作,他積極從事基礎地質,主要是古生物學和生物地層學的研究,基于他對湖南泥盆紀生物地層學的研究,奠定了我國南方泥盆紀地層分類基礎。1934年獲得了第3屆“紀念趙亞曾先生研究補助金”,1940年獲得了首屆“丁文江先生紀念獎金”。
田奇鐫對腐朽的舊社會深惡痛絕。1948年冬,田與中共地下黨聯系,表示要保護全所財產,迎接解放。1949年8月5日,長沙和平解放后,田與長沙各界人士聯名通電全國,擁護人民政權,受委派繼任湖南省地質調查所所長。他還應邀參加了10月1日開國大典的觀禮。他滿腔熱忱,決心為新中國地質事業貢獻全部心力。1950年他被調往武漢,任中南軍政委員會重工業部資源勘測處處長、中南地質調查所所長,工作重心面向整個中南區。同年,他又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地質組專門委員,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委員。1952年,地質部成立,田奇鐫任該部中南地質局副局長兼總工程師。
1955年,田奇鐫被調往北京,歷任地質部地質礦產司副司長兼總工程師,地質部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副主任兼總工程師,全國地層委員會委員。他致力于全國地質科學技術的管理、組織與領導工作,取得很大成績。1956年,他作為特邀代表,出席了地質部全國先進工作者代表大會,受到毛澤東主席親切接見和關懷。
田奇鐫還積極參加了地質外事活動。他于1954年、1960年2次訪問匈牙利。1956年他應邀赴蘇聯伯力參加遠東地質會議,作了《中國震旦系》的報告,為蘇聯地質界所重視。1957年他奉派赴越南民主共和國主持鉻礦勘探工作,受到胡志明主席接見,并獲越南政府頒贈的友誼徽章。
田奇鐫也很熱衷于學術界的社會活動。早在1920年,他上大學時,就與同學們一道,積極籌創成立“北京大學地質研究會”,并積極參加該會活動。1922年,中國地質學會成立,他即為會友。他參加工作后,即為該會會員。他幾十年熱心會務,歷任該學會《地質論評》編輯(1936-1941年,1943-1947年,1949-1951 年)、《中國地質學會志》(英文版)編輯(1942年)、《地質學報》編委(1952-1956年)、學會理事(1938-1940年,1962-1976 年),學會編輯委員會委員(1957-1976年)。
田奇鐫熱心參加社會政治活動,在地質事業上的光輝成就也深為黨和人民所信任與敬重。他于1957年參加中國民主同盟,1959年當選為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,1964年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。
田奇鐫作了大量區域地質和礦產地質調查研究工作。1923年秋至1927年春,田奇鐫在農商部地質調查所工作期間,先于1923 年冬與趙亞曾、王竹泉調查了河北臨城煤田,對該區石炭二疊紀煤系地層作了詳細研究。1924年春,他又同趙亞曾調查了河北磁縣與河南彰德縣六河溝一帶煤田地質,詳測了上石炭太原統地層剖面,并采了鐫類、腕足類、海百合類等化石。這兩次考察都有詳細報告發表。在該所工作期間,他還與翁文灝、趙亞曾、錢聲駿共同校訂了重要的工具書——我國第一部《地質礦物學大辭典》(杜其堡編纂,1930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)。
20年代后期,他初到湖南地質調查所時,先后與劉季辰、歐陽超遠調查了常寧縣水口山鉛鋅礦,與王曉青調查了湘潭縣上五都錳礦,與王及郭紹儀調查了益陽縣板溪的銻礦、湘鄉縣梓門橋等地煤礦及新化縣地質礦產,都取得很大成績。30年代初,他在該所已處于業務領導崗位,因而參與并主持了若干更大規模的綜合研究課題。他參與了湘中六縣的區域地質調查與填圖工作,最后主編出版了《湖南長沙、湘潭、衡山、衡陽、邵陽、湘鄉六縣地質志》,并附1/25萬地質圖,被認為是我國早期測制的精度較高的區域地質圖件之一。在此書中,他初步建立了湘中泥盆系的地層系統,其所創地層名稱“佘田橋系”、“錫礦山系”等沿用至今。他又倡議和主持了湖南全省鐵、錳、鎢、銻、鉛、鋅等重要礦種的礦產志之編纂。為此,他親赴各有關礦山、礦區進行實地調查,考察開采沿革、現狀、礦床地質特征、規模等,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總結,先后主編出版了《湖南鐵礦志(第一冊)》、《湖南錳礦志》、《湖南鎢礦志(第一冊)》。著名礦床地質學家謝家榮曾對其中的第一部著作有以下評述:“綜觀全書,調查精密,敘述詳明,插圖照片亦清晰可觀,對于學術問題之探討,經濟資料之搜集,俱屬扼要詳盡,確屬中國經濟地質學上一重要貢獻也”。他還籌劃并參與了粵漢鐵路株州至宜章附近全長400公里的區調(1/50萬)和礦產調查工作,其成果出版了《粵漢鐵路線長坪段地質礦產報告》一書,對粵漢鐵路沿線之工業布局起了重要作用。
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,田奇鐫積極領導該所調查湖南礦產資源,為抗戰開發之用。1938年秋,他受湖南省政府沅陵行署委托,率湘西礦產探查隊工作了一年多,對該區30多處礦產地的地層、構造、礦床地質特征作了詳細研究,最后將所完成的16篇報告(其中田奇鐫單獨寫的有2篇,與他人合著的有5篇)匯編成《沅陵行署礦產探查隊報告書》。
田奇鐫還經常應省內和相鄰省區有關礦山、煤窯、砂金開采地的邀請,為勘查礦產資源以及礦山建設提供咨詢意見。其中比較主要的有江華錫礦,沅陵、桃源金礦,錫礦山銻礦等等。他通過上述調查,取得了大量實際資料,發表了若干重要論著,有:《論湘西黔東汞礦之生成與產狀》、《湖南金礦之展望》、《湖南之煤礦》、《湖南之礦產》等等。這些著作不僅對湖南及我國南方工業建設起到“先行官”的作用,而且大大豐富了我國經濟地質學寶庫。
田奇鐫曾任教于湖南省立克強學院、湖南大學礦冶系,共歷時五年,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地質礦冶方面的人才。他調離長沙時,將家藏圖書(多為自己著作)全捐贈給湖南大學。
除了在學校教書育人而外,田奇鐫更注意在實際工作中對青年進行傳幫帶,以利于他們更快地成長。他首先以自己對地質事業的熱愛與奉獻精神去感染、教育年輕人。例如他對剛到他身邊工作的廖士范說:“來所里做事,既不能升官,又不能發財。你如果想升官發財,請不要來!地質調查所不是旅館,不能想來就來,想走就走。你愿意來,一定得干完三年。……三年以后你如果還能干下去,我勸你這一輩子就干下去,不要改行了……”廖士范深受教育,后來果然熱愛地質事業,成長為有成就的地質學家。在日常工作中,田奇鐫總是熱情指導年輕同事,在室內為他們解決難題,在野外為他們講解地質現象及理論,工作的各個環節都與大家和衷共濟,發揚學術民主,促進共同進步。在他身邊工作的年輕人都成長得很快,不少已是知名度很高的學者,如劉國昌、邊效曾等。
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,由于工作需要,田奇鐫被調到地質部門的領導崗位,負責科學技術業務管理工作。1950年5月,他在中南軍政委員會重工業部召開的第一次資源勘測會議上所作的3個報告,即《中南區地質概述》、《中南區礦產概況》、《湖南省礦產資源概要》,深受代表及領導重視,被譽為是結合理論與實際的報告。他在武漢工作的5年中,對中南地區地質礦產勘查工作的規劃、部署與實施進行了全面指導,有效地領導了中南地質調查所及其所屬開封、武昌、長沙、南昌、廣州5個分所科研工作的開展。他曾多次去大冶鐵礦,研究、規劃該礦及其外圍的地質勘查工作,并積極努力為“武鋼”解決鐵、錳及其他有關礦產資源問題。
田奇鐫調到北京地質部地礦司及全國儲委擔任領導職務后,先后主持和參與制定了數十種地質礦產勘探規范,審查、審批了各工業部門提交的各類礦產資源儲量報告,主持并參與了鉻、鎳、汞、金等重要礦產的全國性地質工作會議。參與許多重大地質技術問題的研討(如不同時期地質工作的方針、任務、工作重點,地質工作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,國家急缺礦產資源勘探的突破,重大技術項目的引進等等),并經常深入重點勘探基地和重要礦區、礦產地的視察、檢查與指導工作。
田奇鐫對地質工作質量問題極為重視,他認為必須保證各個工作環節的質量,才能取得可靠的地質資料與數據,探明更多更好的可供工業利用的礦產儲量。他尤其對某些勘探隊由于儲量任務壓力過大而違反勘探程序、造成浪費等問題提出批評和改進意見。50年代后期,有人提出要對建國以來采用的蘇聯礦產儲量分類規范進行大破大立,甚至提出要降低高級儲量比例和放寬勘探網度。田奇鐫認為在某些方面結合我國具體情況加以修訂是必要的,但必須充分考慮地質依據,慎重從事,尤其重要的是保證勘探質量。他也很重視礦產資源綜合利用與合理開發。有的冶煉廠不注意礦石中伴生有益組分的回收,群眾亂采濫挖往往破壞礦產資源,他對這些現象深為憂慮,并提出意見。他還對解放初期把已經營多年的金礦突然停辦一事提出過異議。 |
相關文章 |
|
我要說兩句 |
|
|
|
|
熱門線路推薦 |
|
|
|
|
|
|
|
聯系我們 |
湖南西部(張家界)中國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
旅行社許可證號:L-HUN-08017
手機/微信: 13307447877
E-mail: zjjxs@qq.com
地址:湖南張家界市永定區華天城鉑金公寓六樓 |
|
|